会诊医疗器械
栏目: 企业环境 来源:火狐体育app葡萄牙官方合作    发布时间:2024-02-10 18:52:21

  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广义而言,从棉签到纱布,从骨科钢板到心脏支架,从体温计到血压计,从注射器到手术刀,从轮椅到病床,从听诊器到CT,从避孕套到节育环都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不经意间,药费已渐渐不再是医疗费用清单上的主角,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块更加无形、更加锋利、更加厚重的医疗器械铁幕。

  不久前,省、市药监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一场针对医疗器械销售、使用领域的整饬行动,消息灵通的人表示,该行动剑锋直指医疗器械诊疗领域漫天要价、质量低劣、误导消费等民生诟病焦点。

  有迹象表明,随着“医”“药”分离的推进和深入,由医疗器械衍生利润维系的厂家、经销商和医院,正在成为中国医改大盘中最为难啃的“骨头”。

  诚然,我们不拒绝先进和科技,但我们似乎有理由更加怀念“退居二线”甚至是“三线”的听诊器医疗器械怎么了?

  10月中旬的几天里,许多出租车司机发现,去往苏家屯区的“活儿”特别多。“不是有个医博会吗,来了十万人呢,机场(点车)都放开了,要不然人太多,根本打不到出租车”

  10月12日至15日,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医博会)在位于苏家屯区的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次医博会系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及相关这类的产品、服务展览会,展出内容涵盖了包括医用影像、体外诊断、电子、光学、急救、康复护理以及医疗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40大类上万种产品;约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家厂商参展;早在8月30日,就有超过40个国家的1万名专业买家通过网络站点进行预登记。

  虽然展会所在地周边还是一片荒凉,但展会现场还是热闹非凡。参展人员西装革履,专业的语言,兴奋的表情,在轰隆隆的音响下,偌大的展厅里到处可见扯嗓子喊的交流方式。

  在最大的专业分区医疗影像区,GE、西门子、飞利浦、新华医疗、迈瑞、东软、万东、佳能、瑞珂、等国内外有名的公司悉数参展。其中,外资品牌的展位在整个展厅均占据显眼位置。在外资品牌的吸引下,参展观众中从三级医院到二级医院,采购昂贵仪器的热情很高,在各大展位的会议桌旁,都坐满了积极洽谈的客户代表。

  “不想买也不行医疗设施能提升医院品牌。”一名医院的采购代表说。作为长春市某区级医院影像室的主任医师,黄医生认为医博会还是值得一来的,“挺过瘾的!不仅长了不少见识,还和领导们一起为医院选购了几台进口的小型设备!”黄医生和记者说:“一台二三百万元的X光机算便宜的,但不买肯定不行,这些家伙都是每家医院的镇院之宝。”在展会现场的很多医疗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作为医院,出巨资采购设备,肯定是要进过一番计划的,有些现有的医疗设施如果已经落后,那么患者也会转嫁他家,继而影响医院效益,我们采购高端医疗器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过多的医疗设施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于记者的疑问,黄医生回答说:“当然了,购买的医疗器械不是买完就能立即用上,需要专门的人才,以及很好的操作规范配套。”

  《时代商报》的调查显示:目前,医疗机构正在上演一场装备大赛,不管是区、县级医院还是三甲、二甲医院,都在争相购买进口或最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而目前,西门子、飞利浦、GE等巨头都开始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上,正将触角伸向县级及乡镇医院。同时,由于新医改的启动,使得医院有了更多的活力,高端设备已不再是三甲医院所独有,很多二级医院也纷纷采购CT、核磁共振等高端检查设备,这让整个市场看起来出奇的火爆。

  “我们原计划今年的医博会只展示新品,没想到订货单层出不穷,事实上,中国的医疗市场太火爆了!”参展的佳能公司负责人跃跃欲试地表示,佳能公司从2008年真正开始做医疗市场,目前的年销售额正以150%的增长前进,今年,佳能公司准备拿到同款产品全球50%的市场份额。

  通过对展会上产品价格信息的收集,《时代商报》发现,价格十分昂贵的医疗器械笔笔皆是:

  3、品牌:新华医疗。产品的名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肿瘤放射治疗)。报价:上千万。

  4、品牌:迈瑞。产品的名字:Magsense 360(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报价:600万元。

  “设备越先进,收费越高,利润相应越大,因此导致医生非理性开单,对于患者而言,是查过的要重新查,不该查的也要查,应该简单查的却复杂查。”显然,《时代商报》采访到的众多患者的这种观点虽不乏偏颇之处,却也不无一定现实依据。

  近期,《时代商报》记者做了一系列暗访。沈阳市妇幼保健所每天平均接诊近百名幼儿患者,简单问询之后,医生会一口气为他们每人开出五六张仪器检查单,内容和项目几乎一样,而且相当一部分检查单上的医生印鉴都是事先盖好的;在南湖地区某大型三甲医院,各仪器检查楼层是云集患者最多的地方,通常情况是,医生问诊只用10至15分钟时间,而仪器检查则需要少则两小时多则半天时间,若选择预约,则需要等一二天甚至更长时间;而在中山广场附近的某全国知名权威医院里,拎着一尺来长的的仪器检查单跑上跑下的人则更多,不注意就会撞到一起。

  “现在的检查咋就这么多?”《时代商报》在各医院随机采访的近百名患者中,有近八成的人如是说。

  然而,现实还不仅于此。很多人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超声波检查“说道儿”更多。如北方医院这样的二甲医院,二维彩超的每个系统部位(如肝胆脾、泌尿、心脏、血管)检查的价格均不相同肝胆95元,泌尿130元,心脏130元,血管125元(均已包括图文报告费);而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滑翔院区,彩超是251元;在463医院,最有名的四维彩超则需要预约,最高价格在300元左右;作为同类检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价格则是275元320元不等。

  “仪器不同,收费自然有区别。”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医院器械科长告诉《时代商报》记者,“正是由于许多设备价格不菲,且后期使用期间维护、维修费用巨大,最终落到患者头上时,收费才节节攀升。”

  上述医院器械科长坦陈:以目前各医院很常见的欧洲螺旋CT为例,整机价值500万元左右,出于保养考虑,开机时间多数控制都在7:00时至23时,如以300元/次的价格一天诊查30名患者,收回成本需要近两年时间。“这还没有将每天近百元的空调电费计算在内,因为CT设备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工作。然而,这还只是患者多的医院,如果是患者量不大的医院,这个收回成本的时间很可能还要翻倍。”该器械科长还介绍,CT机的核心部件“球管”每个价值近40万元,几乎平均每年都要更换,仅更换工时费的起价就是8000元左右。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和医保工作的步步推进,也有相当一部份患者表示,器械检查名目多、价格高是现实,但只要有出处、不唬人还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可恶的是那些故弄玄虚的医疗器械。

  早在数年前,氧疗机的使用在各类医疗机构堪称遍地开花、笔笔皆是,而近年来,它却因被内部明令禁止而归于消失。原因主要在于氧疗因根本没有宣传中的功效而频频遭受媒体和受众的“会诊”和“攻击”。而通过长时间走访,《时代商报》发现,目前男性疾病诊疗过程中,故弄玄虚的种种仪器与当年的氧疗机相比,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

  “超声数码雾疗器”、“光致导辐射机”、“无损伤电粒子男性性功能康复仪”、“超高频体外光波空气热疗系统”、“纳米波亚低频性功能障碍治疗仪”走访过程中,《时代商报》记者在沈阳数家男科诊疗机构见识到了上述数十种外表光鲜、名称五花的医疗器械。而在中国医科大学等权威医疗机构众多无法透露姓名的专家眼中,它们真的名副其实吗?

  1设备名称:“超声数码雾疗器”;自我描述: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方法使液体生成1um~5um的细小微粒,而形成气溶胶(aerosol),适于药物气溶胶吸入治疗,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治疗作用。仪器吸取国内外同种类型的产品的优点、稳定性很高;专家揭秘:该设备实为现已大范围的应用的超声雾化机,原理与家用加温器大同小异,“数码”只是个噱头,无实际意义。

  2设备名称:“光致导辐射机”;自我描述:利用红光辐射的光热效应,使病变组织细胞蛋白质凝固、坏死、脱落,进而以新的上皮细胞修复创面,增加细胞新陈代谢,加速溃疡的愈合,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专家揭秘:该设备也称“红光治疗器”,实际原理及功效与人们熟知的家用“烤电仪”相仿,因其工作时内部电阻丝呈红色并产生热量辐射,故被包装成“光致导”或“红光仪”。

  3设备名称:“无损伤电粒子男性性功能康复仪”;自我描述:该仪器是根据我们国家传统中医经络学原理与现代数字化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非介入、无创伤新型中医高科技的仪器。具备电脉冲刺激、负压吸引、气动按摩等多项物理治疗方式,通过专用器具施治于人体及有关穴位,调节性腺轴功能,扩张静脉血管,增粗海绵体等整体治疗效果;专家揭秘:该设备是常用的电子针炙摩仿仪和手法按摩摩仿仪的“杂交体”,科技含量仅此而已。

  4设备名称:“超高频体外光波空气热疗系统”;自我描述:电容场电极作用于人体,通过空气耦合,高频电能在患者病灶处转化为热能,使组织温度上升进而治疗疾病;专家揭秘:该设备业内俗称“声场发生器”,即通过空气将电磁场产生的能量传导至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张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市场上的相当一部分型号的该设备已属淘汰产品之列,更与“超高频”无关。

  5设备名称:“纳米波亚低频性功能障碍治疗仪”;自我描述:该设备是采用世界先进的非热剂量低功率纳米波技术和超低频数控电脉冲技术,通过照射和刺激经长期临床验证有特效的人体穴位,使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激发人体组织细胞谐振,产生能量转换,从而全面调节人体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明显提高男性性功能,是领先非药物医治男性性功能领域的高科技电子医疗设施;专家揭秘:该设备与设备“3”在功能上无明显区别,甚本上可归类于电诊科系普通器械,至于“纳米波”和“亚低频”则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专家们强调,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类似男科诊疗器械都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功效宣传的情况,“要知道,这些器械只能称得上对相关病症有辅助诊疗作用,也就是说,它们根本不是整个诊疗过程的主体,其作用已经通过不实的名称被严重夸大。”

  《时代商报》记者还了解到,以设备“2”“光致导辐射机”为例,在全国范围内,普通中档的该设备价格在3000至10000元之间,而相当多的男性疾病诊疗机构平均每天要用其治疗20多名患者,单价在100元至300元之间,收入不菲。

  事实上,医疗器械的涵盖范围很大,除大型仪器外,还有很多医用器材也都属于医疗器械,如钢板和纱布,而它们也是问题频出的环节。

  2005年4月16日,郭菊被被一辆摩托车撞成左侧锁骨骨折,沈阳某医院检查后认为其应接受“钩板”植入术。经院方介绍和自己考虑后,患者家属选择了虽价格较贵但恢复效果较好的进口钩板。可意外就此也被植入。

  据媒体报道,患者家属李树国称,2005年4月18日,妻子在手术台上做完麻醉后,医生的进口钩板却还没准备好,医生在手术室里临时联系器械供货商、谈价,然后手术才得以进行。医药费总计近4万元。

  此后的一件件事情更加突然。5月13日晚,患者刀口流脓;5月14日到6月30日,院方先后为患者施行了3次感染清创手术,但患处始终未愈;最后一次手术中,在患者的要求下,院方为其取出了“钩板”。

  经对取出的钩板上刻有的标号进行查询,患者家属竟发现院方手术植入的“钩板”根本不是双方事先约定的进口货,而是产自江苏某医疗器械生产厂。

  在拿起法律武器之前,患者家属一直在与院方做沟通,并要求查看包括“钩板”原始发票、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灭菌标准、条形码等在内的有关的医用器材相关信息,但得到的回复却是“相关材料患者无权查看。”

  2008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双方约定用进口的钩板情况下,院方未提前准备进口钩板,而是在患者已在手术台上时现联系的国产钩板。”法院判决,院方返还医药费1.4万余元。

  采访中,院方向《时代商报》表示,对于此事,院方一直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法院判决他们不好表态。

  数月前,一位患者手部受伤就诊于沈阳某医院,从此,一条小小的纱布缠上了他。

  据当时新闻媒体报道,该患者的“在院患者费用清单”显示:“2010-07-07,西臣可溶性止血纱布,703.50元/片,数量2,金额1407.00元”而药店里的普通消毒纱布才2元多一包。该患者从7月6日晚入院至7月13日出院,总共花费12629.91元,除去医疗保险,个人支付5228.32元。蜂拥而至的媒体计算,而这两块价值不菲的纱布竟占去了患者个人所花医疗费的27%。

  更加难以理解的情况接踵而至。在得到院方“这是高级纱布,价格贵是正常的”、“医院的定价只是按照厂家的价格加5%”、“有批件”等等解释后,有媒体记者以客户身份与该纱布制造商南京奥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后者告之记者,“我们给经销商的底价是18元每片,只要你进两箱货以上,也就是480片以上,就可根据这个价格拿到货。”

  不用多么“高级”的算法,只要是有基本数学常识的人都会在几秒钟内计算出,一片18元的纱布在到达患者伤口后身价暴涨了多少倍。有网直言,这不像是在往患处敷纱布,而更像是在向伤口撒盐。

  国内知名注射器品牌上海“×乐”的沈阳总代理与《时代商报》记者熟识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愿开罪于人的她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这里边水太深,搞不清楚的。作为国内知名注射器品牌,消耗量极大的“×乐”在国有医院却很难被见到。

  “在打点完院长、科主任、器械科甚至是出库员之后,一支注射器的利润被压缩到几分钱,而且返款压你三四个月是常事,三个月下来怎么也得压他个百十来万,有的半年也不结一次,你催急了,人家就不用你的产品了,反正门外等排号的有的是,买方市场嘛。”这位总代理说,我们就是在给医院打工,而且还是“农民工”,“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全部走药店渠道的货,在那里,大品牌走货快,啰嗦少,可在医院,越是大品牌、好品牌,越是会在一视同仁的幌子下被规则,因为越大、越成型的品牌越有一套严格的返点审批程序,灵活性上,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竞争力。”

  该总代理还透露,辽沈地区已多年没有批准新的医疗器械从业证照,过去三五年里,医疗器械经销证照已由三五十万元被炒至200万元起价,目前辽宁地区约有1000家医疗器械经销商,“随着各类医疗机构和患者数量的增加,各家的生意都不错,所以,大家都乐于维系并安于现有的生存法则。”

  不久前,有医药代表向媒体继续曝料称:药品现在管得很严,很多医药代表已经将目光从药品转移到医疗器械上;不管是药品,还是医疗用品,医生的回扣一般是25%,然后医药代表最少拿15%。“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王大鹏说。

  王大鹏,“辽宁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市慈善总会委员”、“铁西区政协常委”,同时,他还掌管着一个由进出口公司和医院组成的在沈阳首屈一指的庞大医疗药、械集团辽宁天华集团。王大鹏认为,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近乎于“扭曲的认同”。

  “我所知道的一家医疗器要上市公司,年销售额才两三个亿,别的行业企业年销售额十几个亿、二十几个亿的有得是,许多都上不了市,说明什么?”在王大鹏看来,属于高科技领域的医疗器械行业有着许多普通消费者难以触碰到的玄机,而正是这种远远胜于制药行业的神秘气息迫使全社会不得不接纳它,包括它的价格,而这种近乎扭曲的认同则反过来支护着医疗器械领域的神秘。

  采访中,王大鹏没有忘记抱怨这样一件事,近期天华集团正在忙着收购一家国内医用钢板生产企业,7000万元的收购金额令他耿耿于怀。“收购一个钢板厂要7000万,还不是非常大的,它们得需要一两个亿,而沈阳生产的好的数控机床一台也就1000万。”王大鹏说,“你想,这些成本都算到哪上了?”

  采访过程中,《时代商报》记者曾以有意代理其产品的经销商名义,与一家名为“*生”的国内知名医疗器械生产公司一位负责辽宁地区销售工作的朱姓经理取得了联系。两位数的产品入院回扣百分比在他看来“再平常不过”。

  得知记者欲向民营医院经销该公司产品,朱姓经理直截了当地说:“我劝你不要做了。”朱称,以医用钢板为例,民营医院用量不大,且向经销商返款不如国有医院靠谱,创生公司要求经销商3个月内返款,这对于从民营医院嘴里抠钱的经销商来说难度太大。

  随后,当记者表示进国有医院难度更大时,朱姓经理直言:“那当然,渠道成熟、关系够硬的返10%、20%个点都再平常不过,假如没有这些,连想都别想。”

  然而,社会各界一发而不可收、泄向医疗机构的苦水还不止这些,包括医疗从业者。

  冯守伦(化名)是沈阳某市级医院一位刚刚退休的内科副主任医师,前不久,刚刚在大东区某民营医院“补差”不到一个月的他就辞职了,因为那里与他的原单位一样,鼓励并奖励医生给患者开据器械检查单,且与工资挂钩。

  “想当年,我的老师光用听诊器就能把病看个八九不离十,可现在,有些医生脖子上的听诊器恐怕直到更换仍旧还是新的。”冯守伦慨叹他自己属于那类少有的放着钱不赚的“傻人”。可以说,听诊器用武之地人为的萎缩与逐步消失,不仅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经销商的胜利,更是整个医疗界的悲哀与课题。

  “很多医药代表已经将目光由“药”转“械”,原因很大程度就集中在药品生意中的不正常现象正在受到越来越严的官方监控和民间问责。”冯守伦掌握的“特点”是,医疗器械的使用比药品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一般来说,纱布、钢板之类的东西,主要在处置室或手术室使用,患者通常难以事先见到,很难对其价格有一个合理或不合理的预判,尤其后者,即使被告之价格,出于对肢体残疾的恐惧也无法细究;此外,对各种仪器检查和治疗,绝大多数没有专业认知的患者往往更是只能听凭院方的介绍和推荐。

  据冯守伦所知,为数不在少数的民营医院的一些大型医疗器械往往是从经销商那里租借来的,对于治疗收费层层扒皮的正常的情况是:医药代表最少拿15%左右,医生25%左右,剩下的则由院方和经销商协商分配。”

  而各种医疗器械在以购进的形式进入国有医院过程中,则需要由经销商在医院内部从上至下层层“工作”。这是后话,下文详述。

  就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医疗器械作为一种生意的优质载体越来越牵动各方神经的时候,许多地方和城市也敏锐地嗅出了其中味道并迅速行动起来。

  事实上,医疗器械曾经是值得沈阳地区骄傲的一个产业领域。中国第一台国产“CT”正是由东软于1997年研制生产成功并投放市场的。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东软集团在医疗器械领域每年所实现的产值已高达7至8亿元。而整个沈阳地区的医疗器械年产值更是达到近20亿元,占辽宁省该领域年总产值1/3强。

  与此同时,沈阳地区包括棋盘山、浑南和新民在内的多个区域已经有三个大型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在茁壮成长。“包括沈阳地区在内的辽宁省,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的总体水平已位居全国中上游。”沈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赵世权评价说。

  不过,眼下显然还不是值得过分乐观的时候。赵世权指出,在广东省,医疗器械年总产值已达300亿元,仅深圳地区一家就贡献了150亿元左右,“我们以为东软的七八亿元产值做得够好了,可深圳一家名为麦瑞(音)公司的这一个数字竟是30亿元。”

  赵世权援引公开新闻媒体报道说,目前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产值与药品产值相比仅是1∶3,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所占份额也仅为5%左右;同时,规模较大并具有较强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企业很少,并且集中度较低;我国拥有1万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测算,全部医疗器械企业的年平均销售额仅为15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生产企业仅有130余家,其中外资、合资企业占到半数以上。

  而令包括赵世权在内沈阳地区许多医疗器械资深业内人士耿耿于怀还不止这些。数年前,作为落户沈阳唯数不多的知名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之一德国贝朗公司迁往江苏无锡;一年左右以前,上海“×乐”品牌注射器婉拒有关部门邀其进驻棋盘山地区某医疗器械产业园的请求

  彼时,上海“×乐”医疗器械品牌回复有关部门的理由很简单:由于与全国类似,沈阳地区在医疗器械进入医疗机构时“课外功夫”也很重要,而且,一个医疗器械产业园从立项到建成最快需要5年左右时间,大规模建厂无疑会加大产品经营成本。与此同时,业内公认的一个情况是,辽宁省虽有工业基础,医疗器械产业也确实需要强大的工业生产基础来依托,但是,辽宁省地区能与医疗器械产业相配套的细小零部件产业,却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相比有很大差距。

  “是的,比如生产一支一次性注射器,需要针帽、针管、针头、器身、橡胶垫、推杆、包装等10多个配套工序和流程,这是沈阳地区乃至辽宁省的弱项配套企业太少。”在赵世权看来,以生产流程的配套为例,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生产一台几万、十几万的疗器械几乎与生产一支几分、几角的打火机同样简单。

  不久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在公开场合建议,各地想要弥补自身短板,必须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培养研发队伍,培育科研基地。而这也构成了沈阳市和辽宁省携已有优势奋起直追的深层动力之一。

  目前,与我国南方一样,辽宁省内部分高校正在酝酿开设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研发、生产和销售有关的新型专业。“有迹象说明,辽宁大学已经在与省、市药监部门联系,收集整理材料,准备编写教材。”赵世权说,沈阳地区和辽宁省在这方面的势头是好的,只要处理好市场领域内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医疗器械领域的“灰色链条”。

  城市、厂家、经销商、医院、患者,对于通体越发狂乱的医疗器械来说,它到底是一场属于谁的盛宴?采访期间,囿于种种能够理解的因素,《时代商报》竭尽全力也只能将这样的一个问题以点状形态呈现出来,有待读者去将其贯穿成线,自成逻辑。

  江苏省是全国知名的医疗器械生产聚集地之一,长久以来,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已形成固定的销售经营渠道,对于生人的询问十分警觉,采访过程中,围绕普通国产骨科钢板(股骨髁上支持接骨板7孔左),《时代商报》记者委托该省一位媒体同行终于收集到部分情况,对此,有着多年监管经验的赵世权也表示认同:

  如果是600元左右一公斤的钛合金板材,根据工艺不同可制成5至10块骨科钢板,出厂价每块在1000元上下。600元最少变成5000元,在未剔除税费情况下,厂家的获利7倍多。

  当然,经销商拿到骨科钢板后每块一定还要加价1000元到2000元不等卖给医院,经销商至少从中获毛利100%至200%。

  此时钢板的价格已经变成2000至3000元,而当骨科钢板再由医院卖给患者时,通常最少还会加价1000元至2000元,于是患者买单时,一块钢板的价钱就最少要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高的则会超过5000元。

  表面上看,医院的获利不如经销商更比不上生产厂商,但这是一种“假象”。任何一种医疗器械要想进入医院,与药品一样,都必须层层付出“代价”。比如一台价值500万元在上的“磁共振”,仅给院方的回扣就至少10%至15%之间。

  更为重要的“玄机”是,“药”与“械”最大的不同在于,药品不能算作固定资产,而器械则不然,在被归为医院的固定资产后,器械诊疗收入就被视为纯利,在药品使用监管日益趋紧、收入不允许超出医院总收入50%的今天,医疗器械收入越来越成为医院创收的不二法宝,在部分医疗机构,器械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这也正是药价走下坡路之后,社会个人平均医疗支出不见明显缩水的“命门”所在。

  首先,正在药品阵地上失势的医院会叫,而它们身后提供金融支撑的银行也会不安,因为继国企、高校和房地产之后,医院慢慢的变成了各类金融机构竞相争取的优质放贷目标,“近年来,没有金融机构的贷款,沈阳地区近10家左右的医院是不可能完成圈地盖楼的,盖完楼还得装修、引进新设备,如果医疗器械走药品的老路,银行会比医院惨得多。”一位进入沈没多久,刚刚完成一笔3000万元左右医院贷款的外地商业银行的高管说。

  其次,医疗器械产业正在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上文提到过的“×乐”品牌注射器的沈阳总代理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出口受限,医疗器械也在其中,所以各地纷纷加大了对这一高利润产业的争夺与扶持,以扩大其内需,为地方谋利,这也正是2007年前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出台《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下决心治理医疗器械行业,但时至今日各地仍未见明显收效的深层原因。对此,沈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也深有感触与《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有关的细化和充实工作已开展多年,但2010年恐仍难有结果。

  应该说,《时代商报》真的很想为这篇新闻调查赋予一个光明的结尾,但每一行文字却艰难无比。

  “整饬医疗器械真的很难。”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近日接受《时代商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如是说。前不久,他刚刚向国家相关部门递交了一份《中国医疗欺诈和医疗诈骗现象研究》。王海和他的团队认为,医疗器械利益阵营不但正在坑害消费者,而且正在损害国家。

  “每当提及到医院存在的药品回扣,还有很多人认为是以药养医。其实,公立医院早就从以药养医过渡到了以械养医。”王海认为,对于国有公立医院而言,药品的利润只有15%左右,而医疗器械创造的价值却至少在80%以上,医院靠医疗器械实现的赢利远大于药品。

  诚然,市场经济允许合理、合法获利,但放之于医疗器械领域,有些情况则不是这样。

  经过调查走访,《时代商报》发现,目前市面上相当一部分医疗器械呈以下特点:一、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临床试验基础,有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在问题;二、多是一次性产品,但打着高科技旗号和五花八门的名称误导消费;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条,并保证所有的环节源源不断获利。

  经王海引荐,《时代商报》接触到的多位医疗界的人表示,如果说医改前10多年出现的“以药养医”,受害者是患者的话,那么,当前势头正盛的“以械养医”则使患者和国家都成为受害者:对于患者而言,除了要负担医疗器械产生的部分或全部费用,而且还要牺牲时间和健康去接受那些所谓的高科技设备的扫描、照射、刺激、熏烤和按摩;从国家的方面出发,其结果则是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医保资金大量流失,同时有可能导致那些刚刚有望挣脱“以药养医”巨手的大众,对国家相关惠民政策产生误解,近而对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信心不足。

  比如,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曾就《植(介)入医疗器械流通环节加价率管理及购销价格监控办法(暂行)》进行意见咨询,这是发改委针对植入式医疗器械的首次限价。而至今,情况虽稍有好转,但相关联的费用依然高企。

  “现在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有理由,都没有错,这是不可能的。在中国,万事皆有源。”王海认为,造成医疗器械“发彪”的重要原因是医改过程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失效。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受理10009种新药申请,相当于每小时批准5个,12分钟批准1个;而同期在医药技术领先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仅受理了148种。“几乎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医疗器械身上,由于许多医疗器械的研发类似于专利领域的实用新型,申批很容易。”据王海调查,中国目前部分品类的医疗器械的审批速度相当于一天4个。

  为此,有专业的人建议,建立“监管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问责制度”与防范、打击医疗器械领域商业贿赂同等重要根据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的要求,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该做到权限和责任公开,办事程序、标准公开,包括案件查处结果在内的全部监管信息公开。

  调查过程中,沈阳市卫生和药监等部门以很多理由拒绝了采访,内部消息称,各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大范围医疗器械质量和使用领域的检查,相关情况不便透露。

  在一个不尽正常的领域,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好在我们仍就没有停止努力。